干燥百科:三中全会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 2021-07-30 18:11:28
  • 来源:互联网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三中全会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这篇文章。关于三中全会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这篇文章的任何评论都可以告诉小编。你的每一个建议都是对小编辑的肯定和鼓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三中全会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11月12日,在举国上下的期盼中,在全球注视的目光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并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我国的改革开放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钢铁工业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从1978年粗钢产量为3178万吨,到1996年突破1亿吨,再到稳坐全球粗钢产量“头把交椅”,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钢铁工业也逐步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环保压力巨大、盈利困难、竞争力不强,等等,亟待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钢铁工业要如何踩准改革“节拍”,做好转型升级的大文章?

外部改革已“鸣枪”钢铁转型升级积聚“正能量”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来看,这些措施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输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两只手”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更有“劲儿”。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遇到的*大难题就是产能过剩。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需要政府、市场“两只手”不缺位、不越位、都到位,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因此,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分工和“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中将更有力量。同时,“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也就是说,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后监管”转变;更加注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先导性,以弥补市场调控的盲目性、滞后性;从过度干预市场向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行业市场准入、做好社会保障等方面转变。

第二,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根治钢铁市场无序竞争添“盼头儿”。

一直以来,不公平、无序的钢铁市场竞争环境备受诟病,也让钢铁企业叫苦不迭。虽然行业多次呼吁企业杜绝**销售、销售不开票等严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这让钢铁企业对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的期待有了“盼头儿”。

第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给各种所有制钢铁企业健康发展吃了“定心丸”。

保证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扶持政策、投融资等方面具有平等的地位,是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一环。十八届三中全会除了再次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外,还明确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这不仅包括对国有产权的保护,也包括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给各种所有制钢铁企业健康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钢铁行业推进绿色转型“不容商量”。

推动绿色转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钢铁行业*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仍有一些钢铁企业心存侥幸,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保成本社会化,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再次给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毋庸置疑,环保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钢铁企业推进绿色转型是必然选择,“不容商量”。

第五,“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地结合,钢铁行业配置全球资源将更加开放。

无论是构建资源保障体系还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钢铁行业全球化布局已是大势所趋。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为此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对此,我国钢铁工业应该更加积极地“引进来”、“走出去”,用更加宽泛的国际视野规划未来的发展,不断增强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倒逼自身改革的推进。

内部改革须“提速”全面对接市场提升竞争力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钢铁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相比,钢铁企业改革的步伐还须进一步加快,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大,领域还须进一步拓展。总之,钢铁企业内部改革须全面“提速”,以全面对接市场,分享改革的“红利”。

首先,观念变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观念变革是钢铁企业深化改革的先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钢铁行业必须认清形势,变革观念,让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成为自觉行为,立足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扩张型到效益型的转变。

其次,创新驱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创新是钢铁企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思路加以解决。钢铁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获得新的市场空间;要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全方位地加强基础管理,优化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设备、质量、安全、人力资源、财务成本等各项专业管理提供坚实基础;要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制造迈进,不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再其次,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钢铁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为目标,提升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要研究推进新形势下的“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不断满足市场提出的新要求;要不断推动采购模式、生产组织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后,统筹协调,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改革与企业稳定的关系。一方面,要建立改革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机制体制;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再就业、其他产业承接、鼓励创业等途径,妥善安置下岗员工。

“人间正道是沧桑”。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钢铁行业攻坚克难的**出路和重要法宝,也是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钢铁“担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