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设备:大污泥处理项目招标惹争议

  • 2021-06-27 12:11:12
  • 来源:互联网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大污泥处理项目招标惹争议这篇文章。关于大污泥处理项目招标惹争议这篇文章的任何评论都可以告诉小编。你的每一个建议都是对小编辑的肯定和鼓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污泥处理项目招标惹争议。

距离2015年8月11日正式开标已不到一周时间,为了争夺中国迄今为止可能*大的一笔污泥处理招标项目,中国众多污泥处理企业已云集广州。

作为中国*早建设污泥处置厂,也是##提出污泥处置目标要达到含水率40%的城市,广州此次污泥项目招标,在业内具有重要意义。

蛋糕巨大,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总标的约为8.5亿元。而根据广州市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方案,全市48座污水处理厂在近两年要上马污泥干化减量设施,新建、扩建的19座污水处理厂也不例外。

“未来的项目规模将更大。”广州污泥处理业内人士称。此次谁能捷足先登,对以后开拓广州这一市场无疑有巨大裨益。

这已是迟到的盛宴。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后的产物,含有病原体、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及时处理,几乎等同于污水白处理了。而残酷现实是,在*近举办的2015污泥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表示,目前中国各地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约为56%。而此前有专家甚至对媒体表示,中国至少有80%的污泥并未有效处理,直排于环境中。

广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率先感受到了其间的烦恼。此次污泥项目招标鹿死谁手尚未决出,但众多参与竞争的污泥处理企业却已牢骚满腹,认为项目有“萝卜招标”的嫌疑。一些业内专家、企业老总和官员,或明或暗地对此次招标提出异议。

“严重违反招标投标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一封来自招标报名企业的举报信用词颇重。而举报者更指出,其中被认为受到“照顾”的广州优特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特利),其受让的专利正是来自此次充当招标裁判员角色的广州水务局官员。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我们输定了。”广州泰历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穗抱怨说。这名老总已实名举报此次招标。

“萝卜招标”还是“一视同仁”

在要求匿名的一家上海环保企业看来,招标文件的种种设置,“是典型的萝卜招标”。

招标文件要求:“在广州市没有业绩或者没有通过90日历天(指包括节假日和工作日)监测的其他中标人,需要建设具有10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60吨含水率80%的污泥干化建设试验并经确认合格和验证可行后,方可开展全面建设和调试。”而已在广州有项目的企业,则可不受此限制。

“全广州现在只有优特利一家在做这个路线的试点,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上述企业高管说。

2013年,广州石井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减量技术改造试点项目招标,优特利即为中标企业。这一试点被视为解决广州污泥处理困境的“探路者”。

上述企业高管认为,不能将评价业绩能力的项目地点仅限定在广州。通常来说,只要在中国境内与广州城镇同类水质、经深度脱水并干化后达到招标基本要求的,即应该算为合格业绩。

这位高管说,这一做法涉嫌违反招投标法中的第6、18、32条等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而关于业绩及业绩考察中,要求“生产规模达到6tDS/d(单位为每天的固形物总量,处理后污泥含水率30%-40%),累计处理量达到540tDS或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实例”也遭受质疑。一名业内质疑者认为,按常理,业绩规模一般为5、10等这样的整数,该条款有为特定企业的特定业绩“量身定做”的痕迹。在其它细节的评分标准上,也有类似设置。

即便广州本地的企业也疑窦重重,“我们一看招标文件也觉得很奇怪。”广州市一家污泥处理企业的总经理告诉媒体,广东省环保厅此前曾对广东的污泥处理企业实行严控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准入制度,在深圳、中山等地的污泥项目招标中,持有严控废物经营许可证,一直都被列入招标的准入条件之一。但广州市23家持证企业中,恰恰没有优特利的身影。

多家企业老总告诉媒体,优特利虽此前名不见经传,但背景关系较为复杂。此次被质疑*多的是广州市水务局一名官员与其公司的关系。

邓穗告诉媒体,他们查询发现,该名官员拥有的专利与广州普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有关。而其中一项作为第二发明人的“一种污水污泥浓缩脱水好氧风干一体化的方法”专利,正是优特利在石井试点项目中所购买采用的技术。

“广州优特利跟普得公司、新致晟(指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之间关系暧昧。”有举报企业指出,已结业清算的普得公司原法定代表人陈可,正是优特利股东。而普得公司与广州铬德工程有限公司也有关联,后者在广州实施了**个污泥处置项目,其公司的专利主要发明人同时也均为广州普得的主要发明人。

因为这位水务局官员同时是这个项目考核的工作组成员,“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是否会影响客观公正?”邓穗表示,一个月前,他曾给广州水务局领导打电话询问此事。涉事官员曾表示自己只署名,“他只享受荣誉,没有利益。为了避免争议,他正准备向党委申请,不分管这个工作。”

优特利向媒体证实了这一点,该公司购买专利的对象是普得公司,该官员在这项专利上只享有署名权。

针对上述企业的指责,媒体多次致电并短信留言水务局的这位官员,均未能获得正面回应,“我现在不方便。”他回短信说。而广州市水务局在*近一份关于优特利石井试点被举报的媒体通稿中,并未回应招标问题。

而优特利公司对此予以否认。“我们这个项目上(指石井试点项目),至今垫资五千多万,当时政府要求也很苛刻,我们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优特利高管梁曦说,先做后验收,政府对他们一视同仁,“如果通不过验收,这些投资的损失*后也得公司自己承担。”

**的技术路线

多年来,因为臭气扰民、偷排乱倒等问题,污泥围城早已成了困扰广州的难题,广州市政府不断出资出招,试图解决。

早在2004年,广州就已建设中国**个专门的污泥处置中心。这家2004年建成投产、当时广州**的广州铬德污泥处理厂,被授予特许经营权,承担广州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

目前在国内,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热处理、高干脱水加建材利用,是业内比较认同的四条主流技术路线。

当时铬德污泥处理厂采取的“污泥脱毒技术”,比较接近好氧发酵路线,经添加药剂、摊铺晾晒,*后拿去制砖。但污泥制砖的密度不够,用途受限,而且臭气扰民,项目自建厂之日起就不时招致居民和人大代表投诉,*终于2009年被关停。

铬德项目的失败,遗祸至今。现在广州的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每天在2700吨左右,由于含水率高(80%左右),黏稠易发臭,运输和处置成了难题。

由于广州本地缺乏大型的污泥处置场所,这些污泥不得不经远距离运输运到外地处理。

“目前广州本地的只有越堡水泥厂处理一部分,占到广州污泥产生量的15%左右。”上述广州市水务局官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09年之后,广州就再没有招投标,全是以应急处置的名义发包项目。”一位广州业内人士说,“优特利中标的石井试点项目,算是公开招投标的**个污泥项目。”

但接受应急处置任务、采取好氧发酵技术的企业并不让人放心,“几乎每年都有企业被媒体曝光,他们的运营人员将污泥直接倾倒到河涌、堤岸上。”

“无论是水务局还是市里,对会产生臭气问题的好氧技术就一直不大感冒。”一位广州污泥处理行业企业主说。好氧技术设备相对简陋,需要占用大量地块,在地少人多的广州,政府也缺乏兴趣。因此,其它技术方案进入政府视线。

按照前述广州市府的方案,将来所有项目均为采用统一的技术路线:深度脱水 热干化,通过机械压力、热烘干的方式进行脱水处理。建设地点在各个污水处理厂内,采用电作为**能源。这也是石井试点项目的技术工艺。

事实上,广州一开始并不是采用这样单一的路线。

上述广州市水务局通稿称: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对污泥处理技术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厂内干化减量,然后运至水泥厂、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焚烧,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并于2013年3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市府2013年3月9日工作纪要,水务局报送的《广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经审议,市府的决策是要建设三个不同工艺路线的试点,择优比较后确定其它各厂的处理方式。

但令人意外的是,三个试点*终变成了只有一个石井项目。而2014年12月20日的《广州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工作方案》确定的技术路线,也就只能以石井的试点为基础。

对于单一的路线,早在2014年7月,广东省污泥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就有专家表示反对。“广州的雨污分离设施在国内比较**,广州污泥再利用的条件较好,一直有人主张循环利用。”当时参会的知情人士告诉媒体,“如果按现在路线,添加石灰等物质后,就破坏了资源(如堆肥等),只剩下热源可利用。但南方污泥的热值一向偏低。”

而这么大的热干化量,只能用电做能源,成本和能耗无疑都会很高。针对外界的质疑,优特利公司对媒体提供了一系列数据证明自己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根据媒体此前透露,石井试点项目将污泥干化到30%-40%的含水率,费用是268元/吨,按照原来80%的含水率加上运输和处理成本,大概是340元/吨。而石井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化设备投资在3800多万元,比一般污泥处理设备贵了1800多万元,但运行费用的下降,可在数年内收回设备成本。

不过,质疑者并不相信这些数据,他们认为,优特利的石井项目运行迄今并未验收,优特利的说法无权威的第三方认证。

而上述通稿称,石井试点项目已经初步验收,但还需进入为期90天的连续生产试验期。同时,广州市水务局认为石井项目的污泥干化减量试点取得成功,并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技术背后是利益

对于石井试点项目的质疑并不意外,事实是,污泥技术路线一直以来就争论不休。“每次开会,都会吵成一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后谁也说不清。”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专家告诉媒体,“这是污泥行业目前的通病,很少技术是用过的,但也没有什么创新。”

争论多,跟利益格局复杂有关。在业内,大部分专家都跟产业有长期互动和合作。“几乎每家公司背后都站着业内专家的影子,这些专家对哪个擅长,就鼓吹哪个好”。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难免病急乱投医。”这位中立的学者说,“很多城市利益摆不平,官员又不懂,就到处分散(各类技术路径)。”但效果适得其反。以泰国曼谷为例,这个城市的污泥处置采用了多个国家的技术,到*后变得无所适从。

“广州的*佳技术路线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几个技术做,多大规模?对政府来说,这是很难的问题。”或因此,这位匿名专家对广州的做法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刨除利益嫌疑,政府官员的逻辑可能是这样:越是众说纷纭的事,越是得交由自己熟悉的公司做更有把握。更何况,这个技术路线是主管官员自己熟悉、参与研发的。”

不过,也有学者表示不同意见。方案众多,政府部门可参考下一些学者总结的“三三三原则”:“一是在三个不同的城市,或三个不同的业主,做过三个以上的项目,有足够的业绩证明;二是稳定运行三年以上,如果不够,就无法证明是成熟技术;三是三个配套,工艺和设备要配套,工程之间要配套,还有产污的出入要配套。”一位要求匿名的独立专家说。

石井试点项目从2014年10月8日开始投产建设,满打满算也只有10个月。“以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中试工程、规模很小,又缺乏第三方认证的项目,推行为整个城市的主流,风险很大。”一位与此次招标没有利益纠葛的学者评论说。

设备稳定是出于环保考虑。以广州的越堡水泥污泥处置项目为例,“由于设备不够稳定,每年一遇到大修,他们的污泥就全交给我们,我们的任务就特别繁重。”广州一家污泥处置企业的总经理告诉媒体。

“污泥的处理处置,应该是多样化的途径。”广东省污泥产业协会的一位高层说,广州这么大的城市,更要多样一些,“采取单一的路线,大家更担心的是意外的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