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设备:如何扛起粮食烘干这面“大旗”?

  • 2021-05-17 12:11:36
  • 来源:互联网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如何扛起粮食烘干这面“大旗”?这篇文章。关于如何扛起粮食烘干这面“大旗”?这篇文章的任何评论都可以告诉小编。你的每一个建议都是对小编辑的肯定和鼓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扛起粮食烘干这面“大旗”?。

随着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粮食收获效率大大提升,机械化收获必需配合谷物干燥机械化。目前,我国粮食烘干技术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人们对优质粮油需求提高、环保理念的升级,现有烘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适应生产需要。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人口大国,粮食是维持国家安全、市场稳定的基石。中国作为全球*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总产粮食约为5亿吨,而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其中,因为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左右,每年损失约20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到300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粮食烘干设备产业是非常必要且具有战略意义。那么,当前我国烘干设备产业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和瓶颈?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谁将扛起行业领军“大旗”?这些都是在2017年全国首届粮食烘干设备技术与行业发展峰会探讨的焦点。

粮食烘干技术作为维持储粮稳定*基本且*重要的技术,我国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随着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粮食收获效率大大提升,机械化收获必需配合谷物干燥机械化。经过数十余年努力,我国粮食烘干技术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人们对优质粮油需求的提高、环保理念的升级,现有烘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适应生产需要。

前景看好,道路曲折,我国的烘干装备产业发展还处于非规范性发展阶段,前路充满压力和挑战,要迈向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状: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在耕种收储环节中,粮食烘干为缺环。”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张来林直言不讳地道出了目前我国粮食烘干“一片繁荣”背后的“岌岌可危”。“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较低,还不足10%,而日美机械化水平在95%以上。目前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和全面化发展,农机需求则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需求热点也向烘干类设备——粮食烘干机发展。”

虽然国内各家企业研制的干燥设备各有特点,但受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粮食烘干设备在设计制造和实际推广应用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烘干设备设计制造方面,中粮工程装备(无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善辉认为,我国现阶段存在理论与技术上的种种问题。“首先,理论研究缺乏成为制约烘干技术与设备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干燥设备制造企业没有完善的实验平台,实验手段落后,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因而在设备设计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工艺参数不尽合理,尤其是没有针对不同物料的干燥特性,对现有干燥设备关键部位进行精准研究,影响了干燥机的使用效果。另外,我国的烘干机还大量存在着传统的手工制造方式,使外观和适用性都受到影响。近十年来,我国不断开发出新工艺、新机型、新能源的机型,培养了大批烘干技术人员,涌现了大批粮食烘干机生产厂家。但是从烘干技术上,我国还十分落后,无法和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

在先进制造业的技术体系中,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生了质的变化,标准化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否把握机遇,在标准化领域取得先机,对我国先进烘干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张来林认为,在实际推广应用方面,我国烘干设备产品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四方面问题:对烘干设备标准化认识程度不够,目前仍然没有将烘干设备作为一个工序生产,不能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缝对接;标准化投入不足,如何让各厂家自觉执行标准,或者让厂家必须按照标准生产,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由于人才的匮乏,目前标准的制定与相关产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严重脱节;标准制定与推广脱节,现有的烘干设备标准不少,但是没有进行有效推广,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让烘干设备必须按照标准执行。

据了解,2005年,低温循环粮食烘干机企业不足10家,到2016年年底增加到109家。由于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既没有给用户创造利益,也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去年年底,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部分烘干机企业进行调研后,行业同仁都希望规范行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地做到公平竞争。

规范和提升行业标准亟需提上日程。山本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军表示:“在鉴定检测方面,希望能加快制定和认定国家水分检测标准,并由事前检测转变为事后考证。目前,由于烘干机有国家补贴资金,因此企业销售前必须想法设法通过鉴定进入国家补贴目录。一旦通过鉴定,在实际销售中可能存在减配、减质等问题,出现与鉴定产品不同的产品。另外,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更新周期加快,而烘干机检测受季节影响和检测时间长,间接影响了企业引入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事前备案,事后检测考证的方式,有利于新技术的导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入市。”

吴军建议,烘干机应由专业检测逐步转变为用户参与检测。目前,国内烘干机质量良莠不齐,让用户很难判定。在国外,除企业本应该生产合格产品外,很多用户和收储部门也在间接地参与评判。建议学习国外的经验,让用户参与和监督产品质量。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烘干设备分会会长胡学军认为,烘干机行业标准不仅是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标准,更应该是处罚不合格产品的依据。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能力低下、只注重眼前利益缺少研发投入等厂家进行淘汰。

另外,需要增加政府、企业、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规范市场行为,使烘干机行业实现良性循环。随着大型企业进入烘干机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惨烈,相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才是核心竞争。像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增加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用户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和规范市场才是核心竞争力,其次才是讲求价格合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