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35例

  • 2015-10-16 09:53:00
  • 来源:

临床报道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35例马林李坤英赵秀敏程凤宽陈强卢红郭涛赵善义(保定市中心医院,河北071000)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泪腺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1度)和继发性(2度)二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指不合并有任何另一种结缔组织病的干燥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指合并有另一种肯定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等的干燥综合征。该病的发生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男女之比为1:9.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西医治疗多采用免疫调节剂与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且副作用少,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病在中医中无相应的病名记载,但就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的病因病机应是素体阴虚燥盛,燥毒伤津津液亏耗,输布受阻,代谢失调,津液不能滋润孔窍所致。
笔者应用背俞穴穴位注射和五输穴针刺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35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35例病人全部来自我院近3年来的门诊病例,符合SS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小42岁,大65岁;病程短1年长13年。所有病人均接受过西药的激素替代疗法或中药治疗,但疗效不理想。
符合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即可诊断:(1)干眼症;(2)口干症;(3)伴发自身免疫、风湿或淋巴组织生性疾病。
2治疗方法笔者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经络穴位主治理论,拟定出分为两步的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取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临床随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取3~4个穴位,以上穴位交替选用。药物为清开灵或维生素氏2、维生素Bi,每穴注射1针刺方法:根据干燥表现侧重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穴位施以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以口舌干燥为主的,治宜滋养胃阴,取胃经、脾经的梁丘、足阴,取肺经、大肠经的鱼际、少商、温溜、曲池;以眼部干燥为主的,治宜滋养肝阴,取肝经、胆经的太冲、曲泉、光明、足临泣;以咽喉干涩为主的,治宜滋养肾阴,取肾经、脾经、膀胱经的然骨、三阴交、飞扬、京骨,再取风府穴直刺得气后不留针,承浆、廉泉等随证取穴。以上每日1次。关冲穴点刺放血3滴,隔日1次。用以上方法治疗30天为一疗程。
3治疗效果经治疗1~2个疗程,上述口干、眼干、舌干(因条件限制,实验室指标如抗SSA、SSB抗体未能列入)等症状主诉消失为治愈,计19例,占54. 3;症状基本消失,自我感觉较好为显效,计10例,占28.6症状减轻为有效,计6例,占17.1本组35例全部有效。
4典型病例我科就诊。主诉:口眼干燥3年且喜凉饮。5年前患严重的失眠症,失眠治愈后,渐感口、眼干燥,眼睛的干燥症状尤为明显,遂到眼科诊治,诊为干燥性角结膜炎,经治疗未见好转,病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且全身易出汗,医生推荐她看风湿科。2002年11月到天津某院风湿科就诊,实验室检查抗S8A、SSB均为阴性,未能确诊为风湿病,经服中药汤剂治疗数月,病情好转。近半年病情复发,口眼干燥症状如前,来我处诊治。查体:神清合作,营养中等,体态偏瘦,全身皮肤干燥,眼结膜干涩,轻度充血,双眼角膜及口腔黏膜干燥,腮腺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颈腰背部发硬,经常出汗,心烦易怒,夜间时有失目眠周身乏力,面色干黄,双唇干枯,舌红少津、无苔,脉沉细而数。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经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述原诸症状消失,双唇红润,舌质淡红,己有薄白苔,脉沉而细。
嘱其注意日常饮食调理,不宜吃辛辣食品,保持良好心态。随访半年未复发。
5体会干燥综合征是以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为主的三里血海、大都以鼻部孟涩为主的,逾宜滋养肺趾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嘉现主要为口腔干燥,唾少,进食时常需水相伴下;眼干少泪或无泪;腮腺反复肿大。该病以女性发病率较高,并有逐年高趋势,受到国内外医家的关注。笔者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是因为其有清热驱邪和生津之功,对外分泌腺炎症产生了较好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可使患者的针感持久,从而得以提高疗效。
笔者依据祖国医学对SS病因病机的认识,经络腧穴的主治,以及相关的,拟定出上述治疗方法。如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作用,鱼际、太冲、大都、少商、关冲等穴有清心泄热利咽之功;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等穴可疏肝利胆调营卫,调理三焦利水道;此外风府穴有生津止渴之功效,善治其标。临床还可从下往上点刺督脉十穴和肾经二穴的方法(取穴:大椎、陶道、身柱、四椎下、神道、灵台、至阳、八椎下、筋缩、中枢、涌泉、太溪)旨在调理督脉之气上承肾水,共达濡润脏腑官窍之功。
(:20040317,成平发稿)临床报道赞刺治疗急性淋巴管炎27例刘凯李春宇(伊春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153000)急性淋巴管炎是淋巴管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祖国医学称为红丝疔。近几年来笔者用赞刺方法治疗红丝疔27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岁,大50岁。大都继发于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后,其中有3例无损伤,仅有粟粒样小脓头,大都在发病后1~2天来我科就诊。
2治疗方法针具:一般用三棱针,也可用圆利针或40mm毫针。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以病灶处起沿红肿处之上至红线终点处,每隔约1cm进行点刺,直入直出,只刺皮肤,不伤肌肉,放散局部瘀血。若针刺后不立即出血者,可用消毒过的拇食指轻捏针孔皮肤四周,使其出血。伴有发热恶寒欲吐者,可用毫针刺大椎、曲池、合谷、膈俞穴,穴位刺入后,大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不按闭针孔,大椎处加拔火罐。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治疗效果痊愈26例,诸症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显效1例,自觉症状消失,病灶处粟粒样小脓头颜色变为淡红色。有效率100.0. 4典型病例诉:前天上山清林右手食指被蚊子叮咬,被咬处痒痛难忍,用手搔抓。昨日发现被咬处周围红肿疼痛,无减轻,今晨起见有一条红线自叮咬处向手臂延伸,并觉发热恶寒,恶心欲吐。查体:右上肢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前有一白色水泡,周围红肿,有一红线自病灶处沿桡侧前缘向上延伸至腋窝处,色鲜红,局部压痛明显。体温39.1工舌苔黄,脉浮数。中医诊断:红丝疔。西医诊断为急性淋巴管炎。治疗方法如前所述,施术完毕后,患者自觉周身舒适,恶寒发热症状消失,红线颜色变为淡红色。次日来诊,红线消失,蚊叮咬处周围有轻度红肿,仍有欲吐感,又针曲池、合谷、大椎穴用泻法,大椎处加拔火罐。2次针后痊愈上班。
5体会本病多发于手足四肢,自损伤处有一条红线向上走窜而得名。西医认为是致病菌引起的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不外乎外感六淫八风,内伤七情六欲,醇酒肥甘厚味,跌仆闪挫蚊虫叮咬均可引起本病。对本病的治疗笔者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遵循《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赞刺后,邪毒火邪得以宣散,阳经之气得以疏通,火毒得泻。合谷、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与原穴,具有解表退热、降逆止呕之功。膈俞为血之会穴,有活血化瘀之效。诸穴合用可疏通经气,宣散壅滞,祛除火毒,从而达到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之功,使红丝疔的诸症消失,达到治疗目的。
曾经外科处置挪艮片墟方新魏趾H.AUrightsre黑稿d日期:蝣。成平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Baidu
map